计划今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

国家医保局1月17日在京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去年医保各项工作的总体情况及2025年的工作安排。

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司长蒋成嘉介绍,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一是基金收入“稳”。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8万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37万亿元,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万亿元。

二是基金支出“稳”。全国医保基金总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5.5%。支出过快增长的态势有所遏制,支出增速与收入增速的协调性有所增强,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增速协调性也有所改善,为减轻广大参保患者就医购药费用负担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基金结余“稳”。全国医保统筹基金当期结余0.47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结余4164亿元,居民519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87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3.05万亿元,居民医保0.82万亿元,医保管理质效持续提升。

同时,统筹基金共济作用有新进展。在全部基金支出中,统筹基金支出占比比2023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0.3%,基金共济效能进一步增强。门诊保障、生育医疗保障持续取得新进展,全国基本医保门诊结算达到67亿人次,同比增长19%,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432亿元,同比增长33.9%。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顾荣表示,2024年,国家医保局不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024年,全国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2008家,联合公安机关侦办医保案件30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741名。一批欺诈骗保机构被解除或暂停协议,并移送公安、纪检等部门立案调查。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监管。2024年,研究开发一系列管用有效的大数据监管模型,为飞行检查、打击欺诈骗保、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全年通过“异常住院”“倒卖医保药品”等模型追回医保资金近6亿元,通过“男女检查、男女用药”“糖化血红蛋白”等大数据筛查线索追回近1亿元,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在基本医保甲乙类药品目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丙类目录,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丙类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聚焦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创新程度很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产品责任保障范围。

据介绍,丙类目录与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国家医保局将探索优化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对于丙类目录药品可不计入医疗机构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病例原则上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实行按项目付费。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表示,集采起到了挤出药耗价格虚高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净化流通环境的作用。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也就是说“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战略购买创新药。集采充分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符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据介绍,2025年,医保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同时在地方层面,预计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达到20个左右,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预计将达700个。

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职工医保账户共济、赋能医药机构发展、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强化医保服务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