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里穿短袖,真的更暖和吗?

寒冷的冬天,有时即使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到了室外还是冻得直哆嗦。其实,这可能是穿衣方法不对。

最近,话题“为什么羽绒服里面穿短袖更暖和”“为什么羽绒服里穿薄点才暖和”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表示: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和吗?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教你在冬季科学御寒。

冬天穿太紧太厚反而冷

衣物本身并不产热,而是通过缓冲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间的对流保存热量。

也就是说,穿着的每层衣服间存在“空气层”,才能更好地隔绝冷空气。

穿得太紧

如果衣服穿得很紧,夹层间没有空气,保温效果反而更差。

穿得太厚

衣服穿得过厚,不仅不舒适,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使保暖性下降。

穿得太多

当层数超过某个值后,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反而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出门在外时,衣服随着身体动作出现相互摩擦、挤压,还会加速衣服间空气层流动,加剧热量散失。

羽绒服里穿短袖更暖和吗?

既然不主张在羽绒服里穿太多,那是不是穿得越少越好?

实际生活中,冬季不仅温度低,还经常出现大风天气,再加上羽绒服本身相对宽大的设计,领口、下摆处都容易灌风。

羽绒服里穿短袖,适合本身“火力足”的人,且更适用于冬季温度不是很低的地区。

在绝对低温面前,如果只在羽绒服里穿短袖,内层有再多的热量都是捂不住的

如果本身习惯了冬季“秋衣+毛衫+羽绒服”的穿搭,不建议突然尝试“羽绒服+短袖”。

冬天更推荐洋葱穿衣法

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冬天具体怎么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智铭建议冬天试试“洋葱穿衣法”,即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叠加。

其优势是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还方便穿脱,在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不至于着凉或出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主任邵庆亮举例:

上身:棉质贴身内衣+针织毛衣+保暖背心/马甲+外套

下身:秋裤+内里加绒的裤子

材质: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

中层衣服属于保暖层,吸湿性要强,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下身可以穿羊绒裤。

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不宜穿着毛线编织的外套。

老年人、小孩体质较弱,可以在中、外层之间加一件毛背心。

款式: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

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要注意,保暖内衣容易产生静电,减少皮肤水分,最好别贴身穿。

中层衣服不要过紧,否则不利于保暖,还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御寒能力。

过度宽松肥大容易钻风,冷空气乘虚而入,很容易造成热量散发,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部位: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

两头指的是头和脚。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额头。

鞋底要稍厚,鞋头尖、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建议深冬以后穿羊毛裤保暖,必要时可戴上护膝,保证关节保暖。

腰部双肾附近最怕风寒侵袭,穿衣要注意腰部衔接,上衣一定要盖过腰部,少穿低腰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