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余封表扬信背后的基层治理秘诀

为营造“顺义好风气”,顺义区又推新举措。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顺义区已投递出900多封表扬信,先后被投递至当事人及亲属所在单位、学校,表扬好人好事,营造“顺义好风气”。他们当中,有积极化解社区邻里纠纷的退休老党员、有热心丰富儿童文体活动的社区居干、有守护社区平安的退役军人……一封封表扬信,既宣传了好人事迹,传递了正能量,又让当事人备受鼓舞,激励更多人加入到“凡人善举”的行列,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我们借助发现表扬通报好人好事工作,进一步擦亮了街道特色品牌。”顺义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金玲说。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顺义区围绕热心公益、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方面,累计发掘褒奖基层好人好事2400余件,向好人所在单位、子女所在单位、子女所在学校寄送表扬信908封。其中,光明街道的好人好事数量位居全区前列。

光明街道裕龙六区有一处金钥匙调解工作站,让居民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立五年来,已成功化解矛盾近千件。今年,退休党员许炳焱、楼门长李芝荣等10名志愿者都收到了表扬信,分别被送至小孙子就读的学校、子女工作的单位。

表扬信寄出以后,他们又多了一个新荣誉——光明热心人。“这些收到表扬信的‘光明热心人’备受鼓舞,他们在社区里的威望更高了,备受街坊邻居的尊重,开展矛盾调解工作也更顺利了。”光明街道裕龙六区居委会主任李银艳说,有了这些光明热心人,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社区居干人手有限,但是邻里纠纷各式各样,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广。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志愿者数量已从最初的14人发展到168人了,这里面有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甚至还有木匠、水电工……遇到不同问题,都有相应的志愿者能够解决,化解社区矛盾更加得心应手了。”李银艳说,在裕龙六区里,曾上演了一场现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据介绍,裕龙六区的一层阳台外带有一个小院儿。有一位住户,要在小院儿内搭雨棚。雨棚的后檐略微伸到隔壁邻居家的小院儿里,双方发生了争执。房主气哼哼地找到金钥匙调解工作站,求助志愿者。“偏巧,志愿者许炳焱原来学过木匠,他扛起铁锹,来到小院儿内,挖出原始地基,然后掏出木匠用的吊线,从下至上,都在垂直地基线上,告知两家不能越界。两家儿女都是公职人员,许炳焱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其分析利弊和社会影响,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成功解决了纠纷。”

李银艳介绍,“光明热心人”带动了社区好风气。如今,社区里的好人好事多了,邻里互助多了,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多了;居民纠纷少了,发牢骚的人少了,不和谐的事儿也越来越少了。“可以说,居民的心气儿越来越顺,社区越来越和谐。”

光明街道还专门在裕龙六区打造“好风气”长廊,在社区楼门、宣传栏设置凡人善举榜,通报表扬“光明热心人”。顺义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金玲表示,自2023年以来,街道共推荐31名“光明热心人”参评“北京榜样”或“顺义区道德模范”,共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被评为北京榜样人物,1人荣获第九届顺义区道德模范,1人荣获第九届顺义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裕龙六区被首都精神文明办评为“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接诉即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连续5年达到100%。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明街道的“光明热心人”,是顺义区开展发现表扬通报好人好事工作的一个缩影。以此次寄送表扬信为契机,顺义区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针对个体商户所做的好人好事,有的镇街计划把表扬信做成镜框样式,便于商户店内悬挂;针对自身生活困难的好人群体,有的镇街开展“点对点”家庭志愿服务帮扶项目,长期给予支持,体现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未来,顺义区将继续丰富表扬形式,总结推广基层先进做法,不断激发营造“顺义好风气”的内生动力。

对话

让每一封表扬信发挥最佳社会效应

对话人:顺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自富

北青报:顺义区是如何想到通过寄送表扬信的方式表扬好人好事的?

张自富:我们的身边不缺好人好事。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人好事的积极作用、传播更多正能量、更好地激励做好事的人呢?

我们就想到向好人所在单位、子女所在单位、子女所在学校寄送表扬信,让他的身边人为他的善行义举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励他继续做好事,发挥其榜样作用,带动激励更多人做好事。

北青报:宣传表扬的好人好事包括哪些方面?

张自富:我们宣传表扬的好人好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正能量。

比如说,长期主动坚持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鳏寡孤独以及其他困难群众,对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努力帮助排忧解难;再比如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维护群众利益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还有拾金不昧等各种好人好事。

北青报:如何确保表扬信能够起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张自富:要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因人制宜、因事施策开展工作。我们指导基层单位根据收集上来的好人好事线索,逐个整理分析,采用最佳的方式进行表扬。整个过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既讲清楚事迹由来,又避免人为拔高,注重表扬效果的跟踪,使每一封表扬信都能得到最佳的社会效应、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更多地影响周边人群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寄送表扬信工作开展以来,接收表扬信的单位普遍反映较好,也激发了典型人物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接收表扬信的单位更加重视“顺义好风气”工作,共同营造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浓厚氛围。

同时,我们也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争做好人好事的主观能动性。用好党员大会、宣传栏、微信群多种平台载体开展表扬工作,组建百姓宣讲团对涌现出的突出事迹开展巡回宣讲,扩大受众群体。

讲述

退休党员许炳焱:用亲情、乡情化解邻里矛盾

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六区退休老党员许炳焱已担任了10余年的社区志愿者。

他发起成立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用亲情、乡情、邻里情化解邻里矛盾,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

前不久,顺义区光明街道工委将表扬信寄送至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许炳焱小孙子许明阳正在这里上学。

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宣读了表扬信,这让爷孙俩备受鼓舞。一封表扬信,将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承了下去。

用“金钥匙”打开居民心锁

许炳焱是光明街道的一名居民,家住裕龙六区。自从退休以后,他便扎根社区,迄今已当了十多年的社区志愿者,成了社区里的大忙人。在裕龙六区南门居委会旁,有一处金钥匙调解工作站,是居民们解决矛盾纠纷的地方,而这个工作站的名字,就是许炳焱给起的。

许炳焱回忆说,之所以在社区里建调解工作站,源自于一次持续近一年的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裕龙六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过程中,居民与施工队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社区居委会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当时,我和十几个有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人一起,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许炳焱说,“改造完成后,社区主任找到我,跟我说,裕龙六区作为老旧小区,常住人口中回迁村民占大多数,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住户,居民诉求、矛盾纠纷较多,希望这个调解矛盾的组织别解散,成立一个工作站,今后还能发挥作用。我就想到了‘金钥匙’这个名字,希望用这把钥匙打开居民的心锁。”

如今,金钥匙已经成为一把万能钥匙,成立五年来,成功化解了近千件居民矛盾。在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的接待桌上,摆放着一个厚厚的本子,每一个居民诉求及解决方案,都被详细记录下来。

用“乡邻情”化解居民心结

“前几天我就解决了一起厨房下水管道堵塞纠纷。”翻开记录本,那段调解场景又浮现在许炳焱眼前,“我们这片老旧小区,下水管道堵塞是常有的事,一层住户家里经常反水,臭水从洗菜池里往外冒,给居民添堵。有位一层住户,为防止家中反水,把自家厨房通往主管道的排水口封闭了,单装了一根排水管。这样一来,一层住户家里不反水了,但水全都反到二层去了!二层住户要求物业彻底疏通。”

施工改造人员发现,下水管道不仅超期服役、锈蚀严重,之前设计的主管道是90°死角,容易堵塞,要想彻底解决管道堵塞问题,需要更换全楼的厨房主管道,并改成45°斜坡。但是,主管道埋在一楼地下,一层住户厨房和客厅的地面需要进行破拆……

一层住户不同意入户破拆施工。就这样,楼上楼下闹起了矛盾,这让物业和社区都犯了难。“要把厨房和客厅的地面全都刨开,这搁谁也不干啊!社工去调解了好几次,一层住户连门都不开,最后只得让我去一趟。”许炳焱灵机一动,他突然想到,裕龙六区的回迁居民,过去居住在两个自然村,一层住户原是赵古营村的,跟自己同村。

于是,许炳焱走进住户家里,不谈改造,而是拉起了家常。“论辈分,我比他年长,他管我叫二叔。从街坊往事聊到下水改造,慢慢拉入正题。靠这份乡邻情,我把他的心说‘活’了,化解了矛盾。最终,该栋六户居民共同出资重新改造下水管道,不仅主管道换新了,一层住户家中的地面和橱柜也全部恢复如初。”许炳焱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封“表扬信”传承好家风

“赵古营村有矛盾找许二爷,大东庄村有纠纷找宋三爷。”在裕龙六区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儿。这个有着2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里,大部分居民都是这两个自然村的老村民。许炳焱经常和大东庄村的原村长老宋一起,携手入户化解矛盾,解决了不少街道和社区难以解决的问题。

“住在一层的李大爷,今年70多岁了,他在自家阳台外的小院儿里养了两只鸡。不仅鸡粪味道大,而且天亮就打鸣,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天亮得早,邻居意见特别大,反映扰民。”回忆起这件事,许炳焱有些哭笑不得,“在农村住惯了,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社工上门去找,李大爷说鸡都要下蛋了,就是不让弄走。后来我跟老宋去了,老宋跟他一个村,还是老村长,有威望,三言两语,李大爷就妥协了。我们拎了两瓶酒,把鸡宰了炖肉,就着酒吃了!”

如今,有事儿就找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已成了裕龙六区居民的共识。“为啥居民这么认可我们?别人眼里难啃的硬骨头我们怎么就能啃动?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包括我在内的168名金钥匙调解员都是广大居民中的一员,我们跟居民更亲近,我们说的话居民更容易接受。用‘乡邻情’感化‘乡亲情’,用真情温暖人心,这是金钥匙的法宝。”

一次班会课上,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三年级6班的班主任宣读了《“光明热心人”表扬信》,信中提到:“许炳焱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坚持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在社区担任志愿者10余年,积极为社区建言献策,协助党总支创建了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并担任站长,还主动承担了调解站的日常工作。他利用‘乡邻情’成功调解了居民楼上下楼管道改造、房屋渗水等矛盾问题。他还主动担任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工程质量监督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经常利用自己的文化特长,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居民编排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居民遵规守约,受到居民的广泛赞扬。许炳焱以善行义举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炳焱的小孙子许明阳回到家里,兴奋地说:“爷爷,今天我们班主任老师表扬您啦,我可自豪了!老师让我们向您学习,关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热心帮助他人,让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一封表扬信,传承了好家风。本版文/本报记者王斌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袁艺责任编辑:刘琰(E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