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新实践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3月份以来,宁国市以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自身实际在制造业领域试点探索“两统筹一次查”,凝聚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能,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据了解,该市在制造业企业领域创新实施的“两统筹一次查”,就是按照“能统则统、应统尽统”原则,统筹涉企检查事项、统筹入企检查次数,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并将于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统筹涉企检查事项。编制《制造业企业检查事项清单》,将涉及制造业企业的12个领域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检查内容及标准、对应处罚事项、处罚标准等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简单、一般、专业”进行分类,其中,“简单”类事项为赋权给属地(经开区、乡镇)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事项,“一般”类事项为市直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事项,“专业”类事项为涉及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投诉举报、案件查处或上级部署安排的行政执法检查事项。

统筹入企检查次数。对照《制造业企业检查事项清单》和上年度入企检查工作量、工作节奏,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属地(经开区、乡镇)统筹本单位入企检查任务,按季度制定检查计划,实现去企业一次完成本单位所有检查任务。由属地(经开区、乡镇)牵头,统筹各单位涉及本辖区企业的季度检查计划,制定《入企检查计划表》,实现去企业一次完成各单位的检查任务。据统计,3—9月该市共对试点区域内的135家制造业企业开展“两统筹一次查”,减少入企检查231家次,检查次数下降约60%。

属地牵头“一次查”。由属地(经开区、乡镇)带队,根据审核确认的《入企检查计划表》,组织相关行政执法单位在约定时间一起入企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针对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特种设备等领域需进行的突击性检查,建立两种检查模式:市直行政执法单位根据上级部署安排或自行开展的,及时将企业名单报送至属地,属地无需再另行开展同类事项常规检查;属地根据需求拟自行开展的,邀请市直行政执法单位委派业务骨干共同参与,提高检查质效,市直行政执法单位不再另行开展常规检查。通过创新开展“两统筹一次查”,宁国市各职能部门切实减少了入企检查,减轻了企业负担,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坚持柔性执法。每次检查结束后,属地(经开区、乡镇)、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会当场向企业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一轻一免”柔性执法原则开展“帮扶性指导”:问题较为轻微的,现场予以指导改正;违反法律法规或拒不整改的,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跟踪指导企业整改。3—9月份,该市按照“一轻一免”原则柔性执法,现场指导企业整改问题隐患733个,立案查处8起,从轻处罚1起。

设立“企业宁静日”。每月1日至20日,除涉及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上级部署或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等特殊原因外,各有关部门原则上不得开展一般性的检查、调研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建立“观察员”制度。随机选取部分企业,营商办派出专员跟踪检查过程,并在检查结束后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回访,了解企业真实感受和意见建议。通过收集改革过程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完善等举措,不断优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降低企业负担。

提升基层执法水平。市直行政执法部门业务骨干“以案代训”“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带着属地(经开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提升业务水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实施后,基层行政执法机构业务水平不高、承接赋权事项困难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属地(经开区、乡镇)综合执法队与市直行政执法部门职责边界,形成了协同效应,为提升全市行政执法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吴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