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激发读者强烈共情

10月2日是《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赠阅活动的第二天,骤降的气温挡不住人们对专刊的热情。

赠阅活动原定9时30分开始,但迎泽桥东东北角墨艺苑旁、迎泽桥西东北角青年园旁、大南门十字路口东南角迎泽公园景观旁、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通道旁4个赠阅点,9时不到,人们就排起了长龙。在太原日报社工作人员的组织下,人们满怀期待,有序领取。

专刊,像一份份情感寄托、一个个乡愁符号,激活了人们对这座城市浓浓的情感连接。

“这份专刊值得珍藏”

碰到吕亚喧时,这位27岁的帅小伙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刚领取的《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作为太原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他对这份记录了家乡变迁的专刊尤为珍视。“图片大气、文字优美,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宝贝’。我打算将这份专刊带到太原博物馆去,让南来北往的游客都好好感受一番迎泽大街的岁月韵味。”吕亚喧兴奋地说,“至今我还保留着14年前《太原晚报》出版的南非世界杯专刊。我相信这些专刊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珍贵。”

这样的执着与信任还有很多。

67岁的盛朴华大爷,在公交车上看见不少乘客手持《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立刻被精致的封面和大气的版面所吸引。在打听到专刊领取地点后,他迅速转乘公交车前往迎泽桥西,领取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专刊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照片气势恢宏,文字精练优美,扫码还能看视频,有航拍也有夜景,‘三晋第一街’报道不同凡响!必须到手,好好珍藏。”盛大爷快言快语,“哪怕再转乘几趟公交,再多跑些路程都不打紧。这一趟,跑得值!”

“专刊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一条街的昨天和今天。”81岁的石受文是太原晚报的忠实读者,“专刊是一次很好的宣传,值得收藏;赠阅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值得点赞。希望这次活动,能让更多人知道迎泽大街的故事、知道太原的故事。”

“这条大街耐人品读”

来自甘肃的李继平,是第三次来太原了。刚出太原火车站,着实被焕然一新的站前广场和迎泽大街“惊艳”了一把。

“变化太大了,还以为下错了站。”李继平说,“一出站,就看到赠阅专刊,领了一本,一眼就被吸引。我计划步行去我下榻的酒店,边走边看,对照《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好好品读一下这条街。我预感,这趟出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现居新加坡的贾志刚,特意带着82岁的父亲回乡参观修缮一新的迎泽大街。“我们在海外也经常关注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很火的迎泽大桥桥头堡,时常能够在网上刷到。带着这份思乡情,再次踏上故土,圆了我和父亲的心愿。”

贾先生感慨道:“迎泽大街修建得如此漂亮,作为太原人感到十分自豪。这份专刊出现得正当其时,作为游子很是欣喜。我计划把这份专刊带回新加坡,让那里的太原老乡们也共享这份特别的‘礼物’。它不仅是对我们城市记忆的牵引,也是向世界展示太原魅力的一个窗口。”

“了解山西、认识太原,从这份专刊开始!”今年5月刚刚退休的铁路职工李刚,现场化身志愿者,帮着太报发行人做起了宣传。他一手拿着《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一手引导排队的人群。家住服装城的他,在迎泽大街维修改造时,便一天天往大街上跑,见证大街的蝶变过程,对这份专刊,他爱不释手,饱含深情。眼瞅着排队领取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忘提醒现场的太报发行人给自己再留几份,好带回去给街坊邻居们送一份珍贵的“国庆礼物”。

“这座城市承载记忆”

刘青灵路过赠阅点,便被这份独特的专刊所吸引:“我想排队领一份,寄给远在厦门的儿子、儿媳。”她解释说,“孩子离开家乡已有很多年,但这座闲适、温暖的城市却一直是他的牵挂。前些天,他还问我家乡的变化,这份专刊是最好的回答。不但有创意,还印刷精美、内容厚重,相信会承载起他对太原的更多记忆。”

下载“并州新闻”App、领取《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后,山西警察学院大三学生卜浩琦在太原日报社精心准备的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心声:“最喜欢的城市——太原”。“《黑神话:悟空》游戏带热了山西包括太原的知名度。我看报道说,国庆期间,山西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我想迎泽大街应该算是一个窗口,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原的厚重,看到太原的活力。我也想趁着假期多走走、多看看,感知我们的城市魅力,留下更多美好记忆。”

就读于太原学院的白泽凯,从辽宁朝阳市来到太原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迷上了太原的美食和历史文化。这个假期,他特地带上表弟陈宇崧来迎泽大街打卡,没想到偶遇一份“大礼”——赠阅《太原晚报·三晋第一街》专刊。他们决定带上这份城市记忆,继续去晋祠、太原古县城等更多的地方,探寻太原之美。

一场场赠阅活动,让市民百姓惊喜连连;一份份精美专刊,让游子游客感动满满。这场关于迎泽大街的文化表达,契合了人们内心的浓烈情感,也激发了人们内心对这座城市的爱……

稿件统筹 任晓明 平原

稿件采写 常文斐 弓凤飞 于健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