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环球网财经记者 田刚】在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发展,ESG信息披露也在2024年迎来了明确和细化的关键变化,政策导向整体则呈现结构化的趋势。
11月6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披露要求和规范,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资报告》则在11月下旬推出特别策划《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ESG”这一概念。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特色ESG”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话题。环球网财经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院长、鲸牛科技CEO钟宏武,就上市公司及国央企该如何做好“中国特色ESG”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比海外资本市场,我国ESG披露有哪些特征?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比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4年A股市场上共有2227家上市公司单独发布了ESG相关报告,整体披露率达41.7%,创下历史新高,较上一年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
钟宏武认为,当前大型企业、央企、金融机构等对ESG理念的接受度较高,已经将 ESG 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积极主动地披露ESG信息,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国内的ESG评级机构逐渐增多,评级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提供了更多的评估和参考,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ESG建设。
但钟宏武也提到,与其他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ESG信息披露存在如下特征:首先是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披露比例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其次是强制披露程度不同。在多数海外资本市场,ESG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相对较高,如欧洲部分国家的企业早已被要求进行较为全面和详细的ESG信息披露;而我国目前虽有部分强制披露要求,但整体上仍以自愿披露为主,不过强制披露的范围和力度也在逐渐扩大。
第三是披露标准和框架差异。国际上有一些被广泛认可的ESG披露标准和框架,如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理事会(IS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制定的标准;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也在逐步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披露标准和框架体系,如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相关指引和指南,当然这也为“中国特色ESG”埋下了伏笔。
最后是市场成熟度与投资者认知程度不同。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相对较高,ESG投资也更为普遍,这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ESG信息披露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在我国,虽然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但整体认知和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述特征也导致了ESG信息披露在不同行业的覆盖度存在不小的差异。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度A股ESG报告披露率最高的行业是银行,42家上市银行均披露了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达到100%;其次是非银金融,ESG披露率达到87.06%。
对此钟宏武认为,不同行业之间的ESG披露覆盖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技术密集型或服务性行业的披露率相对较低,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行业的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各行业ESG信息披露的均衡发展;当前A 股市场的ESG信息披露正处于从自愿披露为主向强制披露过渡的阶段,这将促使更多企业重视ESG工作,加强信息收集、管理和披露的能力建设,提高ESG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比性,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ESG”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2022年11月,时任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需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今年11月下旬,《国资报告》则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这一理念,显示出我国政策导向的对于ESG披露及评价,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同时,也会有所区别和差异化。
对此,钟宏武认为,“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中的“中国特色”,将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中国特色ESG体系强调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如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等。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履行ESG责任,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其次是突出国有企业的功能价值:国资国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中国特色 ESG 体系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如在能源保供、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特价值;
第三是社会责任统ESG工作: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ESG侧重于上市公司和海外市场,应该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范畴,进行统一部署。
第四是中国特色的ESG治理结构:结合中国国情和国有企业的特点,在公司治理维度上考虑党建议题等,强调党组织在企业决策、监督等环节的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是评级方法的本土化探索:国内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上会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探索,形成一套既接轨国际又符合国情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除了涵盖国际ESG共性指标外,还会根据国家战略加入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等特色指标,使评价体系更贴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于央国企群体,“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中国特色”的ESG工作,以及在日常与ESG有关的工作中如何凸显出“中国特色”,更是对每一家国有企业的ESG工作的考验。钟宏武认为,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把本土ESG评价体系建设好,主要包括:把中国标准立起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应指导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制定既与国际接轨、符合行业规范,又符合中国实情的ESG评价体系。把生态系统链起来,对现有本土ESG机构进行筛选,优选聚集一批优质的评级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大力扶持有潜力的平台,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把监管措施严起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应监管指导内外资从业机构规范开展评价,重点围绕数据作假、恶意做空、信息窃密等实施监管,必要时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联合执法。把信批质量提起来,抓住企业ESG信披这个关键一环,以央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为重点,给予规范性的信披标准指导,把自愿批、半强制批、强制批事项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提高信披质量。
其次要提升本土评价体系权威性,这包括丰富指数产品矩阵,解决好国内指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问题,指导指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创新,提供差异有序、梯次配置的产品,丰富供给面;以及强化典型指数效应,发挥好“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作为监管指数的标杆效应。搞好配合,形成投资指数、影响力指数、研究指数的合力效应,做到“良币驱劣币”,确立典型指数在资本市场的“权威”,使其产生更大传导力、影响力。此外还需加强国际沟通交流合作,督促外方评价机构如实反映中国实际,客观评价中国经济。
第三则还需要拿出“真金白银”配套措施,既要拿出实质性的产业扶持政策,也要推动金融业务应积极用好本土ESG评价结果,这就涉及到将ESG评价机构建设纳入高质量服务业建设内容,予以资金、税收、财政、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导央国企、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等优先选择本土ESG评价机构为其服务,以及指导内资金融机构在提供优惠信贷等业务时认真参考国内ESG评价机构意见。
在此过程中,钟宏武还特别强调需要国资委、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应及时遴选推广一批用好ESG评价结果优秀实践案例,强化标杆示范效应;政府在重大采购投资时,要把本土ESG评价机构纳入投资或召采的可行性框架中,力争政府投资向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倾斜。
此外,钟宏武还提到应当支持本土ESG机构评价走向海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对我企业参与海外重大项目需要提供ESG评价时,商务部、发改委等优先推荐我本土ESG机构参与,稳步有序推动我本土ESG机构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