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科技事业的核心在于“创新”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谭雅文】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体现在数据存力与算力的提升,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数据库是支撑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关键载体,相关产业迈入发展黄金期。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测,到2028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930.29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2.23%。
我国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末。上述报告显示,2000年之前,我国数据库企业仅有5家。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截止2024年6月,我国数据库产品提供商的数量增至167家。而在今年6月,资本市场迎来“国产数据库第一股”——武汉达梦数据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数据数据”)正式登陆科创板。
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数据库企业,其创始人冯裕才今年已经80岁。在中信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久久为功》一书中,冯裕才回顾了过去四十年间,他如何带领达梦数据走向自主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道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裕才表示:“我很早就种下了‘计算机梦’,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是未来之路,将来软件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据他回忆,当时所有的计算机相关领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学者们都在争先恐后地进行着自主研发。而这正是冯裕才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佳平台。如今,达梦数据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及其配套工具系列产品。据达梦数据2024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33个。
冯裕才说:“对于科技事业而言,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走向产业化,我认为其核心都在于‘创新’。”
打破从研究、研发到产业化三阶段困局
20世纪80年代,当冯裕才决定投身数据库研究时,他面临的是一片未知与质疑。“当时,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要做数据库,也没有人相信我能做出数据库。那时我还是讲师,基本处于‘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没有人员’的三无状态。”冯裕才告诉记者,在数据库研究阶段的第一个十年,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后来在一位领导的建议下,冯裕才开始写书,即后来的《数据库系统基础》教材。此书出版之后,逐步缓解了没有经费、设备和人员的困境。
经过数年的努力与积累,冯裕才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国产数据库产业化的重要机遇。2000年,达梦数据公司正式成立,自研数据库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对于习惯了象牙塔中搞研发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适应商业社会的竞争与挑战,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们这些人以前都是习惯于在象牙塔中搞研发的技术人员,不太懂得资本运作、股权控股等相关的知识,最艰难的时候我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当资本关终于过了,技术关也充满了风险。”冯裕才告诉记者,“2003年,一批公司利用最新的开源技术,把连续7年评测排名第一的达梦数据挤下去。资金和项目减少的压力给团队带来巨大的震动,很多人呼吁同样也采用免费的开源技术追上去,但是我坚持要自主研发,因为这是我做数据库研发的初心和梦想。后来,我决定放弃DM3,把上海团队调到武汉来,大家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全力开发DM4,用7个月的时间干完了原计划三年的工作量,在2004年测试的时候终于再次获得了第一名。”
数据库产品的研发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当冯裕才和团队历经多年摸索,终于把产品研发出来后,还面临着“应用难”这一大山。冯裕才表示,数据库市场看似巨大,实则“破冰”艰难。当时,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IOE”所占据。“IOE”即服务器提供商IBM、数据库软件提供商Oracle和存储设备提供商EMC,共同构成从软件到硬件的集成系统。使用‘IOE’系统已有十几年了,突然换成别的系统,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办?面对用户的担心,达梦数据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据冯裕才介绍,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是达梦数据数据库软件首个破冰的公司。1997年,达梦数据的第二代产品DM2诞生后,中国电财华中分公司财务应用系统就首次使用了DM2,对DM2的产品化提升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国产数据库最早实现应用的案例。
“此外,为了顺利把数据库产品卖出去,达梦数据还选择让自己成为应用项目的集成商,在给用户的打包规划中,将达梦数据数据库列为底层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做集成,就相当于是自己做自己的乙方、自己做自己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完善产品,并且获得市场收入活下去。”冯裕才表示。
科技事业核心在于“创新”
在投资机构看来,我国数据库产业当前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并初步迈向“好用”阶段。光大证券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强调,从技术水平来看,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国产数据库已经走过了学习摸索的阶段,进入到了服务市场乃至引领创新的全新阶段,在集群技术、安全技术、分布式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市场收入来看,国产厂商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据赛迪顾问数据,2011年主要中国数据库厂商市场收入总和仅1.56亿元,而2021年、2022 年主要中国数据库厂商市场收入合计均超过16亿元,增长逾10倍。赛迪顾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7家主要国产事务型数据库厂商销售额合计超19亿元。
从研发到产业化,从可用到好用,国产数据库的崛起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回顾这一路的发展历程,冯裕才认为,对于科技事业来说,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走向产业化,其核心都在于“创新”。基于达梦数据的经验,他总结了“创新五要素”,即:技术是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保障;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资本是创新的杠杆;生态环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切实从中国市场需求出发进行创新,挖掘客户需求,激发客户需求,引导客户需求,提供创新产品。此外,技术是创新的根基。达梦数据始终坚守自主研发、原始创新的技术路线,坚信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人才是创新的保障。人才是达梦数据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自主研发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最后,资本是创新的杠杆。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市场开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完全靠市场积累周期太长,借助资本的力量企业可以迅速‘做大做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但企业自身必须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生态环境是使数据库进入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冯裕才进一步解释称。
在市场对开源与自研的广泛争议中,达梦数据选择了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冯裕才指出,对于如今的达梦数据来说,应用开发和产品研发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纠结的问题,因为达梦数据肯定要聚焦于数据库产品研发,而至于应用开发部门,目前是以独立核算的形式,自负盈亏,用市场表现去检验其存在的意义。
瞄准行业需求
不同行业对数据库需求各异,而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其对数据库的需求和应用趋势影响着产业。近年来,金融业加大我国数据库技术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核心业务系统取得突破,持续推动数据库架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自主掌控能力。
谈到国产数据库在金融行业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冯裕才认为,金融企业的需求具有特殊性,表现为数据量大、复杂度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是金融行业试错成本极高,所以非常谨慎,比如银行和证券,受众非常广泛,一旦出现交易事故,后果是灾难性的。二是,金融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有些交易场景,既要求高性能,又要求高可用。如何把这两个看似矛盾对立的点平衡好并加以实现,成为金融行业应用国产数据库的一项挑战。
“得益于达梦数据良好的兼容性,能实现同等替代的架构和科学的柔性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达梦数据拥有产品全部核心源代码,杜绝知识产权风险,满足金融业对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冯裕才表示,在此基础上,达梦数据对产品性能和解决方案的优化也始终追求高标准、严要求。针对目前国内金融行业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达梦数据在架构层面可以实现同等替换,最大程度降低替换难度和成本及架构风险,保护用户既有投资,确保数据库高可用及可容灾备份。如今,达梦数据数据库已经成功应用到近200家金融单位几千个业务系统。
今年6月达梦数据成功登陆科创板,冯裕才表示,公司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其目标是“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品牌”。因此,海外市场的开拓是必然的。未来,达梦数据将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共建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