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ISF政策出台,债市影响几何?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又一项创新政策的落地。这一政策旨在通过特定的互换交易机制,促进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好地参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和股票ETF的投资与做市。
SFISF政策的核心在于,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互换交易。互换期限为1年,可视情况展期,互换费率则由参与机构通过招投标确定。质押品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据质押品的风险特征分档设置。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一工具获得的资金必须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和股票ETF的投资与做市。
那么,SFISF政策对债市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SFISF政策对债市的具体影响主要可能通过两条路径产生作用。一是作为股票加杠杆的机制,在权益市场情绪向好时,这一工具可能会阶段性增加融资需求,从需求侧对资金面产生影响。但考虑到参与机构的规模和体量相对有限,其对债市的整体影响预计不会太大。二是通过影响权益市场情绪来间接影响债市。如果SFISF政策能够撬动更大范围的权益市场情绪,触发股市上涨至居民赎回固收类理财的链条,则可能会对非银金融机构的负债端产生影响,进而放大股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国盛证券分析认为,SFISF可能对非银资金紧张程度有小幅的影响,但影响相对有限,因而无需过度担忧这项工具带来的冲击。一方面互换交易获得的国债和央票只能质押进行回购融资,不能买卖,因此不影响债券供给。另一方面,非银手中持有的抵押物会增加,因为原本持有的股票不能质押回购融资,而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增强资金获取能力,那么非银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增加,可能会导致非银资金略偏紧,流动性分层扩大,但是考虑到互换交易的体量相较于市场每日回购规模来讲是比较有限的。